——冬奥的未来。
从另一个视角来看,冰雪少年也承载着冬奥的未来。
习近平经常勉励冰雪少年,“中国冰雪运动寄希望于你们”。借助冬奥会举办契机,中国通过教会一个孩子、带动一个家庭,“小手拉大手”的形式使得冰雪运动蔚然成风。这改写的不仅是“中国冰雪运动不进山海关”的历史,更是世界冬季运动的未来版图。
大众参与关乎体育未来。作为奥林匹克运动中的重要组成,冬季运动在世界范围内的普及程度远不如夏季项目。2014年,当习近平在俄罗斯索契提出中国“预计可以带动两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时,在场的国际奥委会主席巴赫为之动容。
有外媒以“宏伟的计划”描述中国“带动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的蓝图,特别称赞冰雪运动正成为中国孩子的一门必修课,并将此称为改变世界冬季运动的“巨大推动力”。
如今,这一愿景已然成为现实。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10月,中国全国冰雪运动参与人数达3.46亿人,18岁以下参与者就有0.46亿人。
中国冰雪少年,无疑是未来冬季运动图景中灵动的构成。
——世界的未来。
“一起向未来”,这是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的主题口号,也是全人类的共同追求。
2018年在与俄罗斯总统普京共同观看中俄青少年冰球友谊赛时,习近平说,比赛令人振奋,从中也看到了两国青少年的友谊。普京则说,希望这样的青少年冰球运动能成为两国友谊的新纽带。
冰球场上,你来我往才精彩,你追我赶共进步。冰球少年所呈现的,正如人类对未来世界的向往:于团结合作中互利共赢。
这与奥林匹克运动的题中之义不谋而合——国际奥委会将“更团结”加入到奥林匹克格言中,就是呼吁世界合作共创未来。
体育超越国界,友谊在少年中滋长,未来在此刻书写。
与冰雪少年在一起,习近平讲述一个“向未来”的冬奥故事。正如他常言,“自古英雄出少年”,如今冰雪少年初长成,他们在冬奥故事里写下的是中国与世界广阔的未来。(完)(图片素材来源:新华社、中新社、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官网)
出品人:陈陆军
总策划:王晓晖
监制:张红、夏宇华
策划:郭金超
统筹:梁晓辉、王凯
主笔:邢翀
视觉|编辑:张舰元、李雪瑶、马学玲
习近平同科特迪瓦总统瓦塔拉通电话******
新华社北京12月20日电 国家主席习近平20日下午应约同科特迪瓦总统瓦塔拉通电话。
习近平指出,科特迪瓦是中国在非洲的重要合作伙伴。明年是中科建交40周年,值得双方共同纪念。中方高度赞赏科方坚定恪守一个中国原则,愿同科方继续在涉及彼此核心利益问题上相互支持,巩固和深化中科关系,推动两国关系迈上新台阶。
习近平指出,中科合作具有广阔前景。中方愿同科方加强全方位合作,扩大农产品贸易,加强水稻、可可等种植和加工合作,支持科做大做强可可产业,希望中方支持承建的有关项目尽快建成并发挥效益。中方愿继续鼓励中国企业赴科投资兴业,拓展双方在数字经济、新能源等领域合作。中方赞赏科方发展和安全并重的执政理念,愿同科方加强政策交流,根据科方需求开展合作并提供力所能及的支持。中方始终秉持真实亲诚理念和正确义利观加强同非洲国家团结合作,愿继续以实际行动落实全球发展倡议和中非合作论坛行动计划,助力非洲发展。中方愿同科特迪瓦等非洲国家一道,维护国际公平正义,维护发展中国家共同利益。
瓦塔拉表示,再次祝贺习近平主席当选中共中央总书记。我对2018年对中国的国事访问留下深刻印象,对科中即将迎来建交40周年充满期待。中方为维护和促进包括科特迪瓦在内的地区和世界和平与安全、支持非洲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宝贵支持、作出了重要贡献,科方表示衷心感谢。科方对中国人民怀有美好情谊。科方坚定恪守一个中国原则,坚定支持多边主义,积极支持“一带一路”倡议。欢迎更多中国企业来科投资可可加工等产业,助力科工业化进程。科方愿同中方继续加强在中非合作论坛框架内合作,就地区和国际事务保持密切沟通协作。
(文图:赵筱尘 巫邓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