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港澳高速公路湖北省北段改扩建工程开工******
中新网武汉1月10日电 (肖帆 刘欣 王江陵)京港澳高速公路鄂豫界至君山段改扩建工程湖北孝感段10日正式开工,至此京港澳高速公路湖北省北段正式全线新建。项目建成后,将由目前的4车道变成8车道。
京港澳高速公路湖北北段改扩建工程,起于孝感市大悟县九里关,与京港澳高速公路河南段对接,止于武汉西枢纽互通衔接京港澳高速公路与沪渝高速公路共线段,全长158公里,投资规模约216亿元,是目前湖北省工程规模最大、投资金额最高的单一高速公路改扩建项目。
该工程按全部控制出入、全立交的8车道高速公路标准进行改扩建,设计速度120公里/小时,全线共设桥梁29228.94米/202座、互通式立体交叉16处,服务区4处,停车区2处。
当天的开工活动,在中铁十一局集团担负施工的第4标段进行。该标段包含一期18.7公里的土建、二期35.9公里路面工程。中铁十一局项目负责人介绍,京港澳高速公路作为贯通中国南北交通大动脉之一,道路交通异常繁忙,这对施工安全、施工进度等领域提出挑战,本次改扩建施工将在不影响道路通行的情况下进行。
据悉,京港澳高速湖北段改扩建工程建成后将进一步缓解京港澳高速公路交通压力,畅通南北交通大动脉,强化武汉市综合交通枢纽功能,同时,还将完善湖北省高速公路网路结构。(完)
【寻味中华】老北京涮羊肉:一锅清汤涮百年****** 中新社北京2月2日电 题:老北京涮羊肉:一锅清汤涮百年 中新社记者 陈杭 杜燕 一锅热气腾腾的老北京涮羊肉,堪称京城冬日最暖的陪伴。 涮羊肉又称羊肉火锅,一般认为始于元代,兴于清代。清末学者徐凌霄在《旧都百话》中将这种“羊肉锅子”的吃法归于北方游牧遗风进化而来。 与汤底红亮、麻辣鲜香的川渝火锅不同,作为北派火锅的代表,老北京涮羊肉主打清汤火锅。“清汤火锅不是一锅白开水,里边有海米、葱花、姜片、口蘑汤等底料。”国家级非遗技艺第四代传承人陈立新告诉记者,清汤火锅有两个特点,一是能吃到羊肉的本来滋味,二是不遮丑,羊肉有问题一口就能吃出来。 ![]() 越是简单的汤底,越考验羊肉的选材。据陈立新介绍,正宗老北京涮羊肉多选用内蒙古羊,“只选用羊上脑、大三叉、小三叉、黄瓜条与磨裆5个部位,占整羊净肉的四成左右”。 “黄瓜条”指羊后腿的大腿内侧部分,因形如两条相连的黄瓜而得名。北京民俗专家翟鸿起在《老饕说吃》中曾提到,他与老友去饭店吃涮肉时点了一盘“黄瓜条”,没想到却端上来一盘真黄瓜,翟老无奈感叹如今许多餐厅都是机器切卷,“谁还剔那肉去?更甭说黄瓜条了”。 开业于1854年的正阳楼饭庄可谓北京早年间最著名的“羊肉名家”,据清代《旧京琐记》记载,“肉市之正阳楼,以善切羊肉名。片薄如纸,无一不完整”。“后来居上”的东来顺始建于1903年,据说曾重金从正阳楼饭庄“挖”来一位刀功精湛的名厨,帮工传艺。 陈立新1971年进入东来顺做学徒,手切羊肉的功夫已有50余年。“左手控制肉片薄厚,右手握刀,横断丝,切出来的肉片纤维短,厚0.9毫米,入锅后一涮即熟,入口即化。”陈立新说,“手切羊肉还要求上下垂直,前后走直线,保证肉片薄厚均匀、排列整齐,每片长15厘米、宽3.3厘米,放在青花瓷盘上隐约可见盘底花纹。” ![]() 涮羊肉“一菜成席”,调料必不可少。以麻酱、酱油为主,韭菜花、酱豆腐为辅,虾油、料酒少许,辣椒油可自行添加,配腌好的糖蒜解腻。 羊肉吃到六分饱,辅料登场。作为涮羊肉的好搭档,冻豆腐吸满汤汁和羊肉的鲜香,大白菜烫后清香爽口、解腻增食,配上刚出炉的混着芝麻香的烧饼,舀上一小碗汩汩翻滚的羊汤,一口吞下整个冬季的温暖。 提到八岁时第一次吃涮羊肉的场景,北京市民贾先生印象深刻,“那时冬季物资不丰富,吃涮羊肉还是很奢侈的”,与亲人围坐铜锅旁,看着服务员添加了高高的烟囱,碳烧得通红,一个人就吃了三盘涮羊肉,味道鲜美至极。工作后,贾先生总是在国庆或春节期间约朋友吃一顿涮羊肉,热乎喜庆的气氛就像除夕一样。 一锅清汤涮百年。面对日新月异的市场环境,承载情感与味觉记忆的老字号既要留住“老味道”,亦不断向年轻人靠拢。“东来顺打造全新IP形象,发布了由‘来来羊’‘铜锅爷爷’和‘糖蒜狗’组成的‘馋嘴家族’。”东来顺集团副总经理董锴介绍说,在传统火锅堂食基础上,东来顺开发了肉片、肉串、熟食、面点等预包装产品,进入商超、市场、电商平台等,让老字号产品真正走向寻常百姓家。(完)
|